中秋夜赏月,婆婆拒绝叫我,我果断邀同事聚会,婆婆突然发来消息
我正蹲在地上擦着地砖的缝隙,闻言抬起头,冲她笑了笑,“哎,好。”
我正蹲在地上擦着地砖的缝隙,闻言抬起头,冲她笑了笑,“哎,好。”
1992年出版的《中外民间节日》载,中秋节之所以成为佳节,在于有关月亮种种美丽的神话和传说,充满了迷人的魅力。古人认为月亮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月亮上有玉雕银砌的广寒宫,有高达五百丈的桂树,住着偷吃长生不死仙丹妙药而飞升的美丽的嫦娥。学仙犯遇而被罚砍树的吴刚和一只
10月7日晚7时,以“千秋黄河韵·一轮中秋情”为主题的2025黄河流域九省区联动中秋赏月活动在晋祠园林中心晋文公艺术博物馆拉开帷幕。
活动分为“月映千年——中秋文化的根与魂”“月伴古建——太原文物的文与旅”“月照山河——红色记忆永传承”“月聚九省——黄河文脉的续与兴”四大板块,通过直播连线、嘉宾访谈、现场互动等多种形式,深入探讨黄河文化的历史渊源,展示沿黄各地的文化遗存、独特地貌、风土人情以
活动分为“月映千年——中秋文化的根与魂”“月伴古建——太原文物的文与旅”“月照山河——红色记忆永传承”“月聚九省——黄河文脉的续与兴”四大板块,通过直播连线、嘉宾访谈、现场互动等多种形式,深入探讨黄河文化的历史渊源,展示沿黄各地的文化遗存、独特地貌、风土人情以
今天农历八月十五,又到中秋。这节日来历挺久的,最早是古代人秋分那天祭月亮,唐朝成了全国节日,和春节一样重要。老话说今年中秋在秋分后,可能是个丰收年,不过具体准不准,咱也不太懂。
“明月未出群山高”,秋意已浓。进入白露之后,清风带凉,天地渐肃,秋天的步伐稳稳走来。古人以秋寄情,多写孤寂与思远,而在三秋之中,有一个日子,让人心头一暖——中秋。
金秋送爽,皓月当空。10月6日中秋佳节,天府大地沉浸在团圆与欢庆的双重喜悦中。全省文旅市场延续火热态势,截至当日15时,全省纳入统计的A级景区接待游客625.72万人次、门票收入6491.7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4.68%、16.95%。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根据史籍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了唐朝初年,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即拜祭月神。后来祭月色彩
中秋节本是家人团聚、赏月共度的美好时光。可是,一遇到阴雨绵绵,很多人心头就会泛起一丝担忧。雨天成了节日的“拦路虎”,让人心情变得沉重,也暴露出一些被忽视的盲点和误区。到底为什么中秋节一遇到雨天,就让人如此焦虑?这背后隐藏着哪些大众没有注意到的细节?
金秋送爽,皓月当空。10月6日,中秋佳节,全省文旅市场延续火热态势,截至当日15时,全省纳入统计的A级景区接待游客625.72万 人 次 、门 票 收 入6491.7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4.68%、16.95%。
俗语常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这既是一种天文现象,也是一种人生好事延迟的祝福和吉语。
今年最圆月,将出现在9月7日(农历八月十六)11时48分。值得一提的是,这轮中秋满月也是本年度第三大满月,是不折不扣的“超级月亮”。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
今天是中秋佳节,中外青年在北京文化地标香山山顶,俯瞰万家灯火,亮起灯笼,祝愿所有的朋友幸福健康!Dear friends, beneath the full moon of the Mid-Autumn Festival on the Fragrant Hil
月满云霄,又是一个万家灯火共话团圆的美好时刻。中秋佳节来临,东航、南航通过多条国内外“云端赏月”主题航班,将团圆暖意融入万米高空,让海内外旅客在旅途中邂逅温馨的中秋韵味,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魅力。
作为标志性传统节日,中秋源于上古时期的月亮崇拜和秋祀活动。历经数千年发展,演变为以家庭团聚核心的民俗盛典。
中秋要赏月,免不了要谈论起月亮上的广寒宫和嫦娥仙子的故事,甚至嫦娥怀中的玉兔也曾登上西游记的舞台,只有那伐桂不息的吴刚却总是被别人们忘记,更少有人深入追问:这位日复一日与桂树较劲的吴刚,究竟是何许人也?他又为何会被囚禁在清冷的月宫,背负着 “伐桂” 这一看似永
中秋节,是仲秋之节,在进入秋季的第二个月,以十五月圆为标志,这天正值三秋之中,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比平时更亮,又谓之“月夕”。因为中秋节在秋季、八月,又名“秋节”、“八月节”;因为祭月、拜月,又叫“月节”、“月亮节”;中秋家人团聚,出嫁的女儿回家团圆,因此
当农历八月十五的夜幕降临,一轮皎洁的明月缓缓升起,洒下银白的光辉,照亮了华夏大地。这个被称作“中秋节”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记忆与情感寄托。那么,为何中秋节会定在八月十五这一天呢?这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天文、历史与文化因素。